在端午节小试牛刀小规模点映,真正的暑期档前夕正式亮相,其实王宝强这次选择的时段并没有那么讨喜。

但,这部影片确实也实现了票房井喷,上映9天狂揽12亿,预测总票房也接近20亿,还要啥自行车了。

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获得打出如此漂亮的战绩,已然说明了公众对《八角笼中》的认可。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王宝强的新片豆瓣开出7.6的高分后,竟然还是掉了0.1分,而且差评数据还在增长。

正常来说,差评和好评一样都是播得最火热的时候一同涌现,就像《长津湖》、《流浪地球2》以及《满江红》一样。而《八角笼中》拉的战线比较长,其实想看的也早就看完开始打分了。

首先,在我看来《八角笼中》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但,从影片中能看到导演的诚意,无论是演技还是镜头语言都比较在线,尤其是小演员非常加分。

如果只是理性讨论,有差评是很正常的,因为审美是主观的,但,闭眼黑就有点太过分了吧。

这是王宝强导演生涯正经的第二部作品,所以用“隔行如隔山”来稍作评价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因为在我看来,《八角笼中》美中不足的就是“不够犀利”、“不够苦”。每到能钻心的情节,总是点到为止,王宝强根本就不忍心用最直白、露骨的话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现出来。

评价仅一句“太差了,骗我一张电影票”,却一句哪里差哪个情节最让人尴尬,意图就有些过于明显了。

“利用小孩当垫脚石”、“我要票房印在脸上”这种评价还算比较理性,不过应该不是真正喜欢电影的影迷。

因为整部电影比较通俗易懂,尤其是对小孩的表现,太让人揪心,算是《八角笼中》最大的亮点甚至没有之一,至于“我要票房”这个不做评价,没看过哪部商业电影不要票房的。

其中“自我感动式牺牲莫名成为主题”,这个评价让我感到最遗憾,不是生气而是遗憾。

取材巧妙是《八角笼中》获胜的关键,由真实事件改变,原型人物无私奉献,带着小孩走出大山、给他们人生的希望,这竟然是“自我感动”,线.英雄重生史、雷点全踩,中国观众喂s都要说好吃?

其实上面的评价要么按头黑找不到要害,要么也算比较理性探讨剧情、分享自己的观点。

“主角”镜头多也能成槽点,那么到底影视作品谁的镜头应该多,难道主角与配角相同分量?

原本讲的就是付出半辈子心血,却被无良媒体捏造事实、被铺天盖地舆论辱骂,多少年后才沉冤得雪的故事,竟然也能被说是“自我感动”。

美国灾难大片更多,英雄主义数不胜数,到了国产片,一个平民小英雄洗清冤屈都要被骂镜头太多。

巧的是同样倾家荡产赌《战狼2》的吴京也曾在采访中表示,“票房高,不意味着自己水平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