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的人员非常适合“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战斗”的图赫尔。无论是顶级中后卫和合理的防守线,还是出众的前场攻击群,都是图赫尔的梦想。
在切尔西,图赫尔的三中卫可以同时容纳蒂亚戈-席尔瓦和AZP这两位老将,詹姆斯也可以用来拉住边路保护克里斯滕森的边路。这个防御系统的自洽性非常高。不过,中场跑位也是平衡前后防的关键因素。
在拜仁,拜仁后防的基石肯定是德利赫特和乌帕梅卡诺,而坎塞洛、布林德、帕瓦尔等人在三中卫方面经验足够扎实。图赫尔很有可能再次捏出完美的后三体系。
不得不提的是,布林德作为三中卫体系下边后卫的身高非常高,这一点在荷兰的欧预赛中也得到了印证。在理想化的情况下,拜仁甚至可以制造出双方边后卫高位进攻的效果。预计阿方索和布林德也会轮换。
图赫尔在切尔西最具标志性的中场组合是坎特和特鲁姆普。拜仁的问题在于,身体素质不佳的基米希和格雷茨卡,不得不考虑面对面跑动,然后承担不同的进攻职责。
能否用好这对搭档,仍然是图赫尔评价主教练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帅被炒,与这对夫妻有直接关系。弗里克在欧冠赛季使用蒂亚戈来避免麻烦,但次年在巴黎的失利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Kimmich和Gretzka的缺点是先天的,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僵硬和高重心。
尽管他们个人努力带来的技术进步弥补了很多不足,但在关键案例中的失误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这些不足。
这并不是说图赫尔和他的团队就能在几个月内让基米希变得无比灵活,再也不会在重要场合被撞倒,而是说他一定能想办法平衡个人和团队战术。在捏合一个合适的中场逻辑链的意义上,而不是像纳帅那样修补它。
赫内斯提出的“德国FC”人尽皆知,但这个进球却经常被曲解。当然,赫内斯理想中的拜仁并不是来自于他个人的想象,而是来自于他亲眼所见、亲身参与过,知道拜仁真正的巅峰应该是什么样子。
答案是70年代的拜仁。虽然赫内斯本人并没有参与拜仁的欧冠三连冠,但这一非凡的成就却让他那一代球员无比震惊。
赫内斯还作为当时德国国家队的一员,见证并部分参加了四届世界杯的三场决赛。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时德国足球的生态环境。79/80赛季联盟杯,德国队横扫四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统治力。而这正是德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拜仁基于自身对德国足球的责任感来追求德国足球的这种大好环境,显然有些片面。
另一个略显晦涩的重要因素是,拜仁自身的实力也需要各队人才的支持。放眼俱乐部层面,很多球星如果不是在拜仁培养出来的,是达不到顶级水平的。
谁见过天花板,下面没那么高。六冠是伟大的成就,但拜仁高层的最终目标是三连冠;欧战拿到全德甲资格固然好,但他们想看半决赛再出线;德国队身陷泥潭,但他们仍然希望有一天德国能再次杀入决赛。
回到本赛季,拜仁的目标非常明确——如果没有欧冠,那将是一个失败的赛季。这也是高层决定换帅的最真实原因之一。
面对绝好的机会,卡恩和萨利愿意冒险一搏,因为现在正是拜仁开创新王朝、重振德国足球的最佳时机。
卡恩继承了赫内斯和鲁梅尼格的共同目标——让拜仁站在欧洲之巅,让德国站在世界之巅。